小冒堅持原創的805篇 起始條件完全不同,誰又比誰高貴到哪里去呢? 最近看到了后臺希望推薦日劇的呼聲。 其實十多年前,我真心愛過日劇。只是現在的日劇,整體質量差強人意。 日劇輝煌的時候,韓劇還是“車禍,絕癥,活不了”的老三寶,向“長腿歐巴,土豪,灰姑娘”的新三寶套路,邁步前進,臺偶也逐漸膩歪,幼稚,所以除了歐美劇外,我最喜歡的就是日劇。 尤其是那些帶給我太多沖擊的驚悚懸疑日劇,那些日常劇里不同尋常的切入,顛覆了少女時期我的認知和三觀的設定,理念,不帶預設,更加寬容,真的很驚艷,也很享受。 現在偶爾重溫,依然覺得好看。 近幾年的日劇雖然還保留著小眾主題,討論深入度的優勢,但整體越發表現無功無過,不痛不癢成為主流。 論敢想敢拍,韓劇已經站上了另一個抨擊privilege階層的特定問題的山頭。 日式小清新風格,對問題的批判不溫不火,疲軟的模式化套路,大量質量堪憂的作品,觀眾很難堅持到第二集,甚至會讓我覺得可惜,好演員不少,真的拯救不了平庸套路劇。 爆款也有,精品也有,攢很多年可以湊齊十部。 所以我現在寫日劇合集更多,能達到我寫單獨劇評的標準的日劇,至少也要有一處很明顯的優勢,瑕不掩瑜才行。 今天寫推薦的這部,雖然我只給了三星半7分,但確實讓人眼前一亮—— 《明天、我會成為誰的女友》 改編自漫畫。講述的是一群從事“租賃女友”的女孩子的故事。 01無可回避的現實問題,輕描淡寫很可惜 我能一口氣追平,也是因為集數不多的限制下,該涉及的多樣性,該鋪墊的內容,還挺全面。 5位女性各自都有自卑感和煩惱,一邊掙扎一邊想要克服。 從事這種見不得人的行業的女孩子,有迫于生活,不得不選擇一條最有性價比的生存路,始終堅守自己底限的女孩雪(吉川愛飾),是最理想化的方式,似乎就是單純的各取所需,各得其所,還讓人同情和敬佩—— 人生選擇的差異,每個人的困境都不同,換做是我,我不見得有信心比她活得更好。 但其他4個女孩暴露出的問題,讓人唏噓。 討好型人格,低自尊——抱著無法填補的孤獨,用男人來排空寂寞的莉娜,找sugar daddy與其說只是為了物質,不如說更希望得到心靈的慰藉,用身體來交換別人的愛和肯定認同。 某種虛榮心作祟,能力又不足以支付自己的野心和欲望——由亞用這種方式賺來的錢,轉頭就消費在歌舞伎町,牛郎俱樂部里。 這絕對是真實存活在現實里的很多案例,卑微賺錢,然后報復性消費補償自己的惡性循環。 心里只有賺錢,騙錢,只為了負擔高昂的整容手術費的彩——整容中毒癥,停不下來,但是探究到深處,是從小到大被霸凌,被忽視導致的外貌焦慮的自卑爆發。 她的人生信條是,整容和好看是最簡單直接改變命運獲得幸福的方式,只要變得夠好看,人生就圓滿了,問題也會迎刃而解,或者說,比起整不了容,其他都不會稱之為問題。 不受周圍人影響,堅信擁有“自我”的萌(箭內夢菜飾)——我的身體我做主的性思想解放和想買賣就買賣,絕對不是一回事,但是混為一談的絕對不是少數。 以為自己足夠清醒獨立,拎得清,但其實依然逃脫不了各種虛情假意的套路陷阱,各種殺豬盤。 我也是堅決反對為牛郎文化洗白,女性反壓男性并沒有讓我覺得有優越感和成就感,更多的是,掩蓋了對更弱勢的女性剩余價值的壓榨。 展示了各種各樣的人性和不同情況下的真實困境,也會引發觀眾思考。 比如,造成這一奇葩的租賃女友的供需市場的原因。 不善于社交,無法戀愛的內向型人格; 格格不入的個體難以兼容,花錢買認同,買理解; 必須花錢買愛情的各種各樣的缺點導致望而生卻的油膩大叔,現代社會里愛無能的孤獨人們需要付費購買情緒服務,所以就有人提供情緒價值。 演不出來的還有惡意的利用,對弱勢人群的欺壓,潛在的犯罪欲望。 畢竟還是電視劇,看網友評價,比起原作,改編后更輕松簡單,不適感和反感降低了很多。 以前的我,也能理解,影視劇作品的微光和希望,相較于太寫實的慘淡,美化后的不現實,其實也不錯。 不過最近經歷了這么多令人憤怒的陰間社會新聞,我也開始覺得,影視劇的創作,不能和生活,徹底割裂。 比如唐山事件,比如美國印第安納州(不能墮胎)被***的未成年人,居然被加害者拿走孩子的撫養權不說,還要每月支付撫養費。 有些社會話題,既然被用作大尺度,顛覆類吸引眼球的爆點,如果只能輕描淡寫,不痛不癢,甚至還要合理化地洗白,那就別碰了,何不食肉糜? 我欣賞日劇一貫的不帶預設,不帶偏見的展示問題。 但是這部劇,如果可以去掉一些小清新的氛圍,不讓觀眾被好看的演員們不自覺的影響,更加有沖擊力,而不是輕描淡寫,對嚴重的問題本質一帶而過,就真的是一部非常值得的好劇。 02三觀太歪?誰也不比誰更高貴 我更喜歡看海外劇的原因,也是國產劇本身的懸浮,局限,避而不談。 比如我一開始上頭的《夢華錄》,在16集之前,我都還偏向于大家過度要求了一部古偶傳遞的價值觀,但一次次刻意強調男女主的“雙潔”,這種和現實越來越大的落差,真的不會適得其反嗎? 女主不是“一塵不染”的完美女子,不管是主觀犯錯,還是客觀被逼迫的墮入風塵,又有什么關系? 日劇的女主,起碼還可以聚焦這些三觀不正的群體。 我當然不贊同劇中這些租賃女友,尤其是為了消費欲望,找sugar daddy的動機,但這也是無奈骨感的現實。 但就像日劇展示的一樣,沉默的選擇背后,也許是我們看不到的痛苦。 也不是所有人都是自甘墮落,千夫所指。我們沒法對別人的苦難感同身受,所以至少大家學會了先“看到”她們,不要輕易站在道德制高點,指指點點。 每個人的個人選擇不同,起點資源,意識形態都不同,這就是人生差異,更可能是幸運或者不幸的命運。 起始條件完全不同,誰又比誰高貴到哪里去呢? |